(四问科研经费③)
中央财政科研资金“盘子”定好后,钱怎么管呢?“国家将财政资金通过科研项目的方式支持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,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安排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,最大限度地将经费使用权下放给各科研单位,以满足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。”科技部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处长温强说。
开展科研的过程中,科研经费管理如何尊重科学规律、适应科研活动的实际需求呢?这成为当下人们关心的问题。温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首先,拿到科研经费以前,各科研单位会按照实际需求提出经费预算申请,并进行预算评审。“有些人误认为评审项目的专家团队都是不了解科学研究的财务专家,其实不然。参与评审的专家以项目所在领域的技术专家为主,且多为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,他们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都非常熟悉,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评审意见。”温强说,“对于一些水分比较大的预算,专家团队会在不影响项目任务完成的前提下,把不相关、不合规、不合理的预算减掉,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并不是按照一定比例简单核减预算,有些科目,比如劳务费,并没有比例限制。”
“预算被确认后,科研单位对经费使用是具备很大的自主权的。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所长郭戎说,“考虑到科研不同于建筑工程,盖一座房子可以预知每一项开销,而科研活动往往存在不确定性,有时甚至可能要转变技术路线,因此改革以后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允许单位调整经费支出,‘十二五’期间已经把材料费、测试化验费、燃料动力费用等大部分支出的调整权限都放给科研单位。”
科研人员担心,经费使用更多地重视购买设备、材料,却没有对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进行补偿,“吐槽”科研经费“见物不见人”。对此,温强表示,现在的资金管理办法比以往更加注重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,单独设立了绩效支出的科目,允许科研单位结合一线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安排支出。
科研单位完成项目任务目标之后,管理部门在进行技术验收的同时,还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财务验收。温强表示,管理部门委托具有科研经费审计资质的机构进行专项审计,是对国家的钱、纳税人的钱负责。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若违反了规定,科研单位必须及时整改;如果整改不到位或不能完成整改,势必无法通过财务验收。但他同时表示,之所以将经费使用权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各个科研单位,就是希望科研单位可以发挥经费使用自主权,为一线科研人员做好服务。“科研项目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科研单位应该为科研人员做好‘后勤’工作,避免让科学家用过多的精力搞财务,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做研究。”
近日下发的《中央财政科技计划(专项、基金等)监督工作暂行规定》中提出,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,将信用等级作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遴选、项目立项及资金安排、专家遴选、监督支撑机构使用等管理决策重要参考。
对此,温强表示,这也是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一个进步。“从前结余资金需按照原渠道交回,而今,按照《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》的规定,根据科研单位信用记录情况,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,结余资金可以留给单位来统筹安排,有效避免从前‘结余资金突击花’的情况。”(科技日报北京1月10日电)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most.gov.cn/xinwzx/mtjj/ztjj/201601/t20160111_123438.htm